10月20日上午,大會在揚州二十四橋賓館玫瑰廳開幕,開幕式由大會副主席,揚州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院長李斌教授主持。在開幕式中,揚州大學副校長陳亞平教授和大會主席費樹岷教授進行了致辭,分別代表揚州大學和江蘇省自動化學會對本次大會的順利召開表示了衷心祝賀,并對省內外各位代表的光臨表示了最熱烈的歡迎。
年會開幕式
開幕式后,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洪奕光研究員、山東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張煥水教授、南開大學方勇純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陳謀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劉青山教授分別作了五場精彩的大會主題報告。
洪奕光研究員在題為“多智能體系統優化中的控制方法”的報告中介紹了多智能體系統分布式優化的問題和一些結果,還特別強調已有的控制方法在這一新方向的用處,對如何選擇控制科學的前沿方向、如何開展研究提出了新的建議。
張煥水教授在題為“Irregular Linear Quadratic Control: Deterministic Case”的報告中探討了具有非正則Riccati方程的優化LQ(線性二次型)控制問題。經典的正則LQ控制器設計問題,控制輸入都是基于正則Riccati方程的平衡點條件計算得到。通過引入不同層的平衡點條件,提出了一種新的兩層優化方法,解決了具有非正則Riccati方程的優化LQ(線性二次型)控制問題。
方勇純教授在題為“欠驅動船用吊車控制方法研究”的報告中闡述船用吊車具有強大的負載能力,經常被用于海洋設備的運輸、建造和布放等任務。作為典型的欠驅動系統,由于其獨立控制變量的個數少于系統自由度,其控制是一個非常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方教授在報告中主要介紹了近年來在欠驅動船用吊車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具體包括系統建模、樣機搭建、各類控制方法設計與實現,仿真與實驗測試等。
陳謀教授在題為“大機動無人機智能控制理論與應用”的報告中介紹了自己在大機動無人機大包線自適應控制、多逼近器協同控制、魯棒受限控制三個方面的研究成果。對同時存在系統不確定、不可觀測狀態、時變未知干擾和系統故障的大機動無人機,將神經網絡應用于逼近系統的不確定,利用非線性干擾觀測器估計外部時變未知干擾,設計非線性狀態觀測器逼近系統不可觀測狀態以及運用故障估計器估計系統故障,并給出幾種異類逼近器之間的耦合設計技術。此外討論了所發展的智能飛行控制在無人機中的應用以及未來研究工作的展望。
劉青山教授在題為“人工智能與圖像理解”的報告中闡述了人工智能就是讓機器能像人一樣,具有能看、能說、能想的功能。圖像理解的研究目標就是讓機器能像人一樣自動看懂外部環境,因此是人工智能領域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他在報告中重點從高維性挑戰、大數據挑戰等方面,匯報了近年來他們團隊在高維視覺特征表達和基于深度學習的視覺大數據學習等研究,及其在人臉圖像分析、目標檢測和遙感圖像分析上的一些應用研究。
五位大會報告專家的報告詳實而生動,參會代表與報告專家展開了積極地互動交流并表示深受啟發。
10月20日下午,大會進入分組報告階段,共分為7個組,主題分別為:“控制理論與應用”、“傳感與測量”、“故障診斷與健康管理”、“伺服與運動控制”、“圖像處理與計算機視覺”、“物聯網及智能機器人”、“智能計算與機器學習”。在各分組報告中,70余名參會代表分別宣讀了論文,并就各自的研究成果展開了深入地討論,共同分享了最新研究進展和取得的成果。
下午4時,江蘇省自動化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第一次工作會議在二十四橋賓館主樓四樓多功能廳舉行,會議由青工委主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陳謀教授主持。在本次會議上,每位青工委委員分別介紹了自己,并對今后的活動地點、具體形式以及入會條件等方面進行了細致深入地交流和探討。會上,學會秘書長李世華教授為各位委員頒發了聘書。
本次會議共收到投稿論文90余篇,經審稿錄用了其中的70余篇,并將分別推薦到《揚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機械設計與制造工程》雜志和IET國際期刊《The Journal of Engineering》發表。為了對優秀論文進行獎勵,本次大會專門設立了評獎委員會,主席由南京理工大學鄒云教授擔任。評獎委員會對錄用論文進行了嚴格選拔和評比,最終評選出最佳理論論文和最佳應用論文各一篇,并于20日晚宴現場進行了頒獎。南開大學方勇純教授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陳謀教授分別為最佳應用論文和最佳理論論文的作者頒發了獎狀,其中最佳理論論文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權璐、姜斌、楊蒲共同署名的論文“基于神經網絡滑模觀測器的飛控系統故障診斷算法研究”獲得,最佳應用論文由東南大學嵇登臣、孫昊、李世華共同署名的論文“基于模型參考自適應控制與擴張狀態觀測器的電子節氣門控制方法研究”獲得。
來源:揚州大學裔揚、江蘇省自動化學會秘書處王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