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2月05日下午在深圳市住建局第三會議室招開了《智慧社區評價規范》大綱研討會。會議由深圳市住建局物管處劉政處長主持。我會由主臨寧會長率領《智慧社區評價規范》編委會全體成員及相關參編單位參加。
智慧社區是社區管理與服務的一種新理念,是新形勢下社會管理與服務創新的一種新模式。是指充分借助互聯網、物聯網,涉及到智能樓宇、智能家居、路網監控、智能醫院、城市生命線管理、食品藥品管理、票證管理、居家養老、個人健康與數字生活等諸多領域。深圳市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應發揮區域的政治、經濟優勢,充分發揮信息通信(ICT)產業發達、RFID 相關技術領先、電信業務及信息化基礎設施優良等優勢, 通過建設 ICT 基礎設施、認證、安全等平臺和示范工程,加快產業關鍵技術攻關,構建社區發展的智慧環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過濾處理的新的生活、產業發展、社會管理與服務等模式,面向未來構建全新的社區形態。“智慧社區”建設,是將“智慧城市”的概念引入了社區,以社區群眾的幸福感為出發點,通過打造智慧社區為社區百姓提供便利,從而加快和諧社區建設,推動區域社會進步。基于物聯網、云計算等高新技術的“智慧社區”是“智慧城市”的一個“細胞”,它將是一個以 人為本的智能管理系統,有望使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更加便捷、舒適、高效。
城市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產物,社區是其最基本的組成部分,社區作為城市居民生存和發展的載體,其智慧化是城市智慧水平的集中體現。智慧社區從功能上講,是以社區居民為服務核心,為居民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智慧化服務,全面滿足居民的生存和發展需要。智慧社區由高度發達的“鄰里中心”服務、高級別的安防保障以及智能的社區控制構成。
會議由劉政處長主持,劉處對編委會近期工作做了肯定,并向首次參加編制工作的與會單位介紹了深圳市《智慧社區評價規范》的編制背景和意義,同時也向與會單位說明了政府對《規范》編制工作及智慧社區建設和運營的期望與意義。
為探索深圳智慧社區發展模式、規范智慧社區技術要求、統一標準,深圳自動化學會承擔了深圳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科學課題——《智慧社區評價規范》編寫,并與去年12月底啟動了該課題的研究工作。
為指導和規范我市智慧社區建設和驗收工作,由全國智標委和深圳市住建局聯合編寫的《深圳市智慧社區建設導則(試行)》(以下簡稱導則)日前順利通過專家評審,為我國智慧社區模式的探索開創了一條新路,同時,編寫中還結合了深圳智慧社區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智慧物業、智慧服務、智慧政務三方面應用,在建筑與基礎設施的綠色、低碳智能化管理,社區智慧通、社區治理和公共文化服務的智慧化應用等方面有所創新,突出了政府引導下的市場化運作,對深圳智慧社區的建設有著很強的指導意義。
為進一步完善導則框架內的各項建設和運營標準(如智慧社區評價標準、智慧社區健康服務規范、智慧社區養老服務規范、智慧社區公共信息服務平臺通用技術要求等),《智慧社區評價規范》的編制工作將對我市智慧社區建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會上我會會長主臨寧介紹了編委會的組織情況和目前工作進展情況。編委會主任張柏宇編委會組織結構、工作機制、當前編制進展情況及下一步工作計劃做了詳細的介紹。各參編單位對《智慧社區評價規范》大綱進行了認真深入的討論,肯定了大綱的基本思路,同時也提出了修改意見。
最后我會會長主臨寧教授在會上代表編委會表態:“《智慧社區評價規范》的編制工作對我市乃至全國的智慧社區建設具有重大指導意義,在本次編制工作中一定發揮我會在行業中的優勢,積極大開展工作,精心組織策劃,按時向住建局交出滿意成果和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