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ular science work
為深入貫徹國家關于科技創新與普及的戰略部署,進一步激發小學生們對科學技術的興趣,河北大學電子信息與智能制造科普教育基地與雄安容和金源小學攜手共建科普課程。希望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實踐,為孩子們打開探索電子信息與智能制造奧秘的大門,播撒科學的種子。
2025年暑期,基地志愿者團隊:柳曉陽、高自豐、楊文暢、石珉軒、陳姝菲、權嘉欣、雷佩云、尹凇、位忠祥、李旭洋,走進金源小學,為小學生們帶來了富有趣味和實用的《電子設計與制作》、《3D建模》等課程。為期兩周的課程內容涵蓋了電子電路設計與制作的基礎知識,涵蓋電子設計自動化(EDA)軟件應用、電路原理圖與PCB板圖設計、電子產品焊接制作、3D建模等實用技能。
志愿者們通過“理論講解+動手實操”的模式,帶領小學生們從零開始完成電子產品制作,讓孩子們在實踐中感受科技的魅力。在志愿者的悉心指導下,一個個原本只存在于圖紙上的電路,在孩子們靈巧的雙手下,變成了閃爍著光芒的電子產品。從電路設計到元器件的識別再到電路焊接,孩子們在實踐中學習,在錯誤中成長,體驗到了將創意轉化為現實的成就感。
此次合作是推動科技教育普及的重要舉措,為更多青少年了解和接觸電子技術提供平臺。未來,基地將繼續深化與地方學校的合作,不斷豐富科普課程內容,培養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青少年科技人才,為青少年的科技素養提升注入了新動力。
來源:河北大學電子信息與智能制造科普教育基地